防撞条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防撞条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产业扶贫的沁水实践-【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10 09:24:45 阅读: 来源:防撞条厂家

初夏的沁水,生机盎然。从历山脚下到沁河岸畔,极目所见,一排排大棚果蔬飘香,一栋栋圈舍禽肥畜壮,山坡上一块块光伏电板闪着银光,田野里一垄垄牡丹杜仲长势正旺……作为省定贫困县之一,近年来,沁水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紧紧围绕2017年脱贫摘帽2018年整体脱贫这一目标,坚持增收为刚、项目为王,因村施策,量身定做,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沁水之路。2016年全县共脱贫17个村1937户4398人,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4000人脱贫任务。目前为止全县尚有贫困村11个,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481户5640人。

因地制宜 选好产业扶贫项目

土沃乡是沁水县三大集中连片贫困区域之一。近年来,随着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价格的不断下跌,老百姓的增收更是步履维艰。前年开始,兼任上沃泉村党支部书记的董秀平,面对晋南蔬菜市场需求量大,而土沃又紧临晋南交通十分便捷的实际,试着种植简易大棚,未曾想当年就让村民实现了可观的收益。市场看准了,产业选对了,下格碑、后马元、南阳村等纷纷开始效仿发展并扩大规模,现在300栋春秋温室大棚已经建成并开始产出。土沃乡党委书记王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发展蔬菜大棚,仅是土地流转一项就能使农民每亩直接收入700多元;同时一部分农户通过租赁大棚,每年能收益3—5万元;一部分农民给公司打工,每年能收入6000—8000元。而且种植大棚对农民要求不高,只要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都可以实现就近就业。据了解,该项目已使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300余人实现脱贫,其中残疾人贫困户就有32户36人。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养则养、农旅一体、精准施策,是沁水县产业扶贫的基本遵循。沁水县委书记原光辉说:“产业扶贫,旨在变‘输血’为‘造血’。选对产业,上对项目,既是起点,更是赢点。”通过深入调研,把脉问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村子念一本经,张村乡瑶沟村的万头猪场,龙港镇固镇村的光伏发电,土沃乡岭东村的鹌鹑养殖,胡底乡贾寨村的香菇种植,樊村河乡樊村村的油用牡丹,端氏镇山泽村的万亩杜仲,以及杂粮加工、药材种植、生态治理、乡村旅游……“一村一品一主体”真正让山村群众多少年来的脱贫梦想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照进了现实。

围绕增收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如果说选对产业是基础,那么创新模式便是关键。如何确保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最大限度降低市场带来的风险,沁水县一方面积极发挥政府投入在特色农业扶贫行动中的主体作用,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整合专项扶贫资金,及时修订和完善了《沁水县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扶持办法》《沁水县整合涉农资金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将扶持重点和涉农资金放在杂粮、蔬菜、林药、畜牧、旅游、光伏等脱贫支柱产业发展上来。另一方面,积极构建贫困村、贫困户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机制,通过股权量化、按股分红、保底收益等办法,使贫困村、贫困户获得稳定的股权收益、劳务收益和财产收益。必底村位于端氏镇西北部的群山之中,发展养殖业得天独厚。但是多年来由于缺乏龙头带动,受价格影响,老百姓朝羊夕兔,产业和收入都很不稳定。通过多方联系,现在成功和新大象集团联姻,村集体先组织贫困户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再和新大象集团牵手成立新的养殖企业,协议实施“贫困村+企业+银行+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即村集体负责“三通一平”和项目前期相关手续,企业负责项目建设和后期经营管理,银行为贫困户提供政府贴息贷款,贫困户每户将5万元的贴息贷款作为入股资金享受利润分红。项目建成后企业还要优先雇佣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作为饲养人员获得劳务收入。“我们实行的是保底分红。大象农牧积极履行社会帮扶责任,企业确保贫困户每年每户不低于7500元的收益,同时每年给村集体10%的保本固定分红4.5万元。必底村2017年在产业带动下可实现整村脱贫并完成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端氏镇必底村驻村干部崔奇已然把群众的获得感转化为了自己满满的成就感。机制在于探索,模式在于创新。县职业中学下派樊村河乡景村的“第一书记”侯琦琦到任后,面对山村“七个老汉八个牙”,劳动力严重缺乏的实际,有知识爱琢磨的他想到了万能的互联网,几经周折,成立了沁山绿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一具有中介性质的公司,组织贫困户开展“521”家庭种养,成功闯出一条“互联网+中介公司+帮扶银行+贫困农户”的合作之路:即每户贫困户养殖50只土鸡,2头黑土猪,种植1亩有机小杂粮。公司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并包装农产品,然后在帮扶单位晋城银行“小城e站”上出售,成功打造了贫困老区原生态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互联网+”这一新模式不仅给农户每年每户带来1万元的收入,而且我们的农产品实行一户一码、一产品一码,即使客户身处天涯海角,只需用手机“扫一扫”,产品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侯琦琦说:“现在通过这一模式已销售贫困户家中28万余元的农副产品,户均增收1万余元,带动27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聚拢五指 形成产业扶贫合力

但凡攻坚,必得勠力同心方能全胜。为了一举打赢脱贫攻坚战役,沁水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六个精准”,推进“五个一批”,全力实施八大重点工程,着力推进20个专项行动计划,尤其在产业扶贫方面,建立了“一村一品一主体”项目库,打出了企业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等一系列组合拳。今年以来,财政部门牵头制定了《沁水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共整合涉农资金7219.95万元;林业部门聘请建档立卡贫困林管员565人,带动1500多人增收;金融机构建立金融扶贫信用档案7519户,累计发放扶贫贷款780余万元;百企帮百村活动深入开展,民营企业支持带动贫困村新落实产业项目58个。沁水县县长侯贵宝说:“产业扶贫,项目是抓手,政策是保障,但终极目标必须要落实到扶贫这一本质属性上来。”必底村村民郭庭善,既是党的政策的受益者,更是脱贫实践的见证者。郭庭善一家四口,属于因学致贫类型,儿女上大学,雨露计划每年帮助2000元;担任护林员,每年工资6000元;纳入易地搬迁对象,人均建房资金2.5万元;如果再加上产业扶贫保底分红的7500元,收入已经相当可观。郭庭善逢人就说:“现在我虽是贫困户,但很快我就是好户口了!”据了解,目前为止,沁水县算上不是贫困村但有插花贫困户的村总计208个村,现在在建产业扶贫项目共有127个;其中尚未脱贫的11个省定贫困村中,实施产业项目28个,每村平均2到3个。因地制宜,选对产业,方能栽下“摇钱树”;创新模式,常态增收,方能扎下“致富根”;聚拢五指,合力攻坚,方能铺平“小康路”。“只要老百姓真正有了挣钱门路,沁水完成脱贫摘帽一定能够如期实现!”这两年忙得够呛的沁水县扶贫开发中心主任胡屹立满怀信心。

本报通讯员 贾丑林 于春艳

微生物添加剂

NMRV减速机

二手直读光谱仪

浮针

abs塑料价格